職場焦慮的始末(上)
先是手指、前臂和腳趾感到刺痛;然后他的精神陷入了麻痹。“我無法思考如何做出決定,”這名四十五歲左右的銀行業高管表示,“我完全呆住了。我感覺我的智商下降了50點。”他表示,不切實際的工作要求引發了他的焦慮。“不做決定讓事情變得更糟,因為這樣我就沒有在產生績效。”
.jpg)
然而,這位希望不具名的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從業人士試圖隱瞞他的焦慮情緒,因為他害怕他的雇主會認為他不適合干這份工作。在他所在的辦公室里,盛行的文化是埋頭苦干,不承認自己有任何弱點。他希望被視為一個高效和抗壓能力強的員工。人們注意到他的工作業績——而不是他的精神健康——變差了。“由于我幾乎一直是‘金童’,所以當我的老板責備我的時候,我爆發了。”
自己其實是個騙子的念頭一直困擾著他,這讓他在2014年考慮過自殺。
在接受精神治療后,他現在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他變得特別善于發現其他人出現焦慮情緒的跡象。“造成壓力的性格特征同時也可能是高成就者取得他們現在的地位的原因——取悅他人、完美主義、希望做強人、以及對威脅的出現高度警覺,”他說。
他的經歷鮮明地體現出員工感受到的焦慮和壓力,雇主越來越有必要對此加以關注。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然而僅僅在英國,據政府首席醫務官最新的報告估計,2009年到2013年間“壓力、抑郁和焦慮”導致的病假天數上升了24%。統計數據令人驚恐:多倫多羅特曼管理學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今年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在來自一系列行業的員工中,有41%的人稱自己焦慮水平很高。
人們常常將這種壓力的增加歸咎于現代工作方式。短信、郵件和Twitter持續不斷的提示音把我們的大腦攪得一團亂,甚至在我們睡覺的時候也如影隨形;機器逐漸占據優勢地位,威脅著要偷走我們的工作。意想不到的新技術輕而易舉地擊敗老牌公司;工作似乎沒有保障,企業紐帶很松散。對職業生活的期望也改變了。以前我們工作是為了錢和地位,現在我們據說應該通過工作實現自我價值。結果呢?不安、恐懼和憂慮困擾著我們。
“經過10年的擾亂、削減和裁員后,員工的焦慮已經非常嚴重了,”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高級研究員比爾•喬治(Bill George)表示。
診斷
焦慮通常是指不安、擔憂或恐懼的感覺。當焦慮變嚴重時,會使人萎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些人會比別人更容易被焦慮影響。我們不能完全消除焦慮,有時焦慮有助于提升我們的表現。但過度焦慮就會變得有害了,有時候會導致酗酒和吸毒。
對于雇主來說,缺勤只是焦慮造成的問題之一。另一個問題是工作效率降低——又稱“假性出勤”。這是指雖然員工來上班了,但是由于健康狀況欠佳,工作效率低于一般水平。研究表明,受這種影響的主要是白領,其代價可能十分高昂。一份報告估計,2010年,包括所有身體和精神健康問題在內,假性出勤使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了2.7%?!稇眯睦韺W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份論文稱:“焦慮干擾了人們處理即時事件的能力,從而導致表現低下。”
因此,一些公司引入了一些項目,幫助員工更好地應對壓力與焦慮。甚至在金融和科技這樣競爭極為激烈的行業,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可能有助于提高利潤。
上一篇文章:
心理咨詢師的“第一次”(下)
下一篇文章:
職場焦慮的始末(下)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咨詢項目:強迫癥抑郁癥恐懼癥焦慮癥一般心理問題????
組織項目:企業EAP療法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