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面對美食的時候,你是否也進行過一些思考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食物中包含的心理學。
四川火鍋:為什么我們無辣不歡?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吃四川火鍋吃得滿頭大汗,不停喘氣,但是卻覺得十分爽快,不想放下筷子?這種又痛又爽的感覺為什么讓我們如此喜愛?
人類是厭惡痛覺的,而“辣”正是一種痛覺。我們為什么會喜歡辣的食物呢?這就涉及心理上的一個概念:良性自虐。
在大腦中,感知愉悅和厭惡的腦區有部分重疊,因此接受刺激時就會釋放令人快樂的化學物質。在吃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痛苦,然后后知后覺地意識到這種痛苦不會真的傷害我們,以此來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科學家發現,人們對上一頓飯的記憶會影響我們下一頓飯的食欲。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上一頓吃了很多,下一頓就會吃得更少,也不容易產生饑餓感。因此,當我們用大碗吃飯時,大腦就會記住“大碗”,并認定我們吃了很多東西——然后欺騙胃部讓我們下一頓少吃點。
但是,另一個實驗表明,使用大盤子吃飯的人,盛的食物也會更多,因此為了把盤子里的食物盡量吃干凈,我們也會吃得更多。同樣,喝飲料使用矮胖的杯子,就會多喝很多飲料。
大盤子還是小盤子?大碗還是小碗?取食物的時候,要用小盤子、小碗,少取一點食物;吃東西的時候,要把食物倒在大盤子里吃,讓大腦記住“大碗。”
此外,吃飯前要花點時間認真觀察一下食物的分量,這會有助于大腦記住我們“吃了多少”,避免下一餐進食過量。
“沒有什么事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
為什么我們遇到不順心就想大吃一頓?因為咀嚼行為可以抑制大腦的緊張情緒,并增強大腦的α腦波,使我們更加放松,并更好地完成任務。
大吃大喝雖好,卻可能導致胃部不適,也會導致錢包空空。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嚼口香糖來代替大吃大喝??梢宰屛覀儽M情咀嚼的口香糖能幫助我們放松自己,調節情緒。
如何克服美食誘惑,讓自己吃得逐漸健康?
首先,要把健康的食物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把垃圾食品放得越隱蔽、越不可見越好(例如冰箱夾縫里)。鑒于我們的大腦傾向于選擇第一眼看見的食物,就可以利用這個效應使我們多拿健康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
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源頭上杜絕垃圾食品。多項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碳水”對我們的誘惑力是致命的,會使大腦主管“獎勵”的部分異常興奮,激烈活動,并分泌多巴胺等“快樂激素”,從而讓我們在享受垃圾食品的過程中越來越上癮。
想吃得健康點,就要先戰勝自己的大腦,讓垃圾食品在家里絕跡。
很多人在心情低落時會去吃甜品,裝飾可愛、五顏六色的糖果盒蛋糕似乎能緩解我們的心情。但是,從科學的角度講,甜品本身并不能起到去除抑郁情緒的作用,甚至可能讓人“越吃越難過”。
研究表明,南瓜子才是隱藏的“快樂之王”。瓜類的種子能幫助我們排解消極情緒,而南瓜子榮登榜首。其他有助于改善心情的食物還有奇亞籽、鮭魚、大米、藜麥、鷹嘴豆、椰子、蘆筍、菠菜,以及豆類。
在一個夏天的夜里,你出門夜跑,路過了一條小吃街,于是開始了逛吃逛吃。……兩小時過后,你吃得滿嘴流油回了家,猛然發現:咦?為什么我堅持跑步還重了十斤?
小吃街只是一個玩笑,但是科學家確實發現走路吃東西會使人變胖??茖W家調查了一些散步時吃東西、看電影吃東西、打電話時吃東西的女性,并發現,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的人會吃掉最多的零食,巧克力攝入量更是最少組的5倍。
為什么走路吃東西吃得更多?一方面,走路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大腦無法判斷我們究竟吃了多少。另一方面,大腦會把“走路”視為一種運動,然后用“吃零食”來獎勵自己。
一系列研究表明,吃食物前拍照可以使食物嘗起來更美味——尤其是垃圾食品。先拍照、再吃東西的人相比直接吃東西的人,會覺得食物更美味,也更喜歡拍過照的食物。
在拍照時,食物會更美味,是因為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關注食物的“色香味”。此外,拍照作為一種分享行為,能提升我們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因此,也就覺得食物格外好吃。
這些“小食物”中包含的“大道理”,你學會了嗎?
心理咨詢師推薦:白禎臻
作者 | 周鑫暢
編輯 | 徐佳茜
策劃 | 吳樂東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