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流行著一句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更別說帶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了。
新聞中報道出一位80后媽媽卻做到了:作為普通白領的她,其實并沒有豐厚優越的家庭條件,但是她卻帶著自己的孩子全世界旅游,更令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她的孩子才3歲。
從孩子1歲半開始,這位媽媽就帶著孩子開始了世界之旅,從北極看極光到夏威夷看大海;再到阿爾卑斯山腳下欣賞地中海風光;3歲的時候,這位媽媽又帶著孩子來到了澳洲,來一次草原旅行……這位媽媽并不富有,但是卻總帶著孩子去旅行,帶孩子去見識這廣闊美好的世界。
前段時間疫情期間,有很多家長在線咨詢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格局意識,并在這個意識的指導下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01. 何謂格局意識
從字面意思看:“格”就是對認知范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就是指認知范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對自己的定位、對未來的追求等各種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從大視角切入自己的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自己變得更好。
對于一個孩子來講,簡單通俗一點就是要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
02. 如何從小培養的眼界和格局
(1)讓孩子得到更多感官刺激
每個孩子剛一出生就對大千世界充滿了好奇,喜歡探索外界的各種聲音、顏色、味覺、嗅覺等等,而這種探索能力是我們成人難以想象的。也正因如此,他們接觸的感官刺激越豐富,獲得內在體驗也就越多。
盡量多的接觸各種新鮮事物,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從小讓他親身感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風俗、不同的文化,對于孩子健康世界觀的形成有很大幫助。從小讓孩子見識更多外面的世界,認識到世界的包羅萬象,開闊孩子的眼界。眼界越寬,看到的世界越大,格局自然也會更大。
(2)“圈養”不如“散養”
現在有太多孩子,被父母“圈養”在家里,每天被布置了繁重的學習任務,接觸世界的方式也只能是書本、電視和手機。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甚至連自己所在的城市都沒去全過,更別說去旅游全世界了。孩子的目光所接觸到的永遠是學校、家、小區方寸之地,他的視野如何開闊,見識又如何廣博呢?
我們讓孩子到世界各處去看看,并不是僅僅為了了解這些地方的景色、風情、歷史,而是為了使其增長見識,增加更多見聞和閱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物,慢慢地就可以形成多元的價值觀,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行動力。而這些都是書本、網絡所不具備的。
(3)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
讓孩子從小閱讀能夠培養大格局的書籍,比如各種科學家的傳記、故事,歷史故事等。通過這些數據的閱讀,讓孩子置身偉人的成長歷程和各種歷史時間中,從更大的視角來熏陶孩子,使孩子的格局意識慢慢變得更大。
另外,即便有些父母沒有條件帶孩子到歐洲、美國、北極,也應該盡可能帶孩子到國內各地去走走,去看看,讓他直觀感受這個世界。
正如一句流行的話:“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孩子需要接觸更廣闊的世界,需要接觸更多的思想,這樣孩子的視野才能越來越寬闊,格局才能越來越大,而未來人生的道路才能越來越長遠。
寫在最后:
一個人小時候格局的作用并不會表現得很明顯,但當孩子成年后或參加工作以后,格局作用就會表現得越來越重要。喜歡請幫忙轉發,讓更多的家長一起學習科學育兒吧!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專家咨詢師 白禎臻
作者:樂天心理咨詢師 暮夏
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