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你自己,也許是你身邊的人,曾有過以下類似的經歷:
常常會對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和身邊的人,有十分苛刻的要求,比如要求別人必須一天洗一次澡,要求他人不能與某人交朋友……一旦對方沒有按照自己的規范行事,就會顯得焦慮、煩躁,甚至憤怒。
總想要求他人做出改變、讓步。有時候,甚至會以“被動攻擊”的方式達到這個目的,比如,如果對方拒絕改變、讓步,就會以“冷戰”相要挾。
常常忍不住對別人評頭論足,評價也多半是非黑即白的——好的或壞的,對的或錯的。不僅如此,還覺得自己有必要幫助他人指出他們的錯誤或是他們意識不到的問題。
總想要在爭論中占據上風。同時,當與他人意見相左的時候,會不厭其煩試圖說服對方……
事實上,以上這種種表現,都是源于人們內心對“控制欲”的渴望。人們會通過“提出要求或設立目標,并讓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實現這些要求或目標”,來獲得一種對生活及周遭環境的控制感。
01. “控制欲”源于內心的恐懼
控制欲幾乎是人的本能,它用來對付我們內心的恐懼。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與孤獨同步生長的就是控制的欲望。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妻子希望控制丈夫的動向、母親習慣控制孩子的行為、上司渴望洞悉員工的心思。
控制欲實質上是一種弱者的心理,是示弱的行為,是控制者為了撫慰自己的焦灼與不安??刂朴麖姷娜舜蠖及踩袊乐厝笔?,當他們不能掌控自身以及自身所處的環境時,便會感覺到未來對自己而言是不可以預知的,從而會因安全感的缺失而產生焦慮情緒。
比如,當控制欲極強的你被分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時,你不知道在這個新環境中會有那些困難等著你,你就會感到不安、恐慌、焦慮。
控制者的焦慮是相同的,控制的方法卻呈多種狀態:威脅、誘惑和獎勵。事實上,控制對別人是無效而有害的,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壞關系,與事無補。
控制永遠只能是一種欲望,沒有人會被真正地控制住。所謂的被控制也只是對方為了某種需求的妥協??刂普叩膬刃牟攀钦嬲纯?、焦灼的。而被控制者則常常是控制者的心理的遙控器。一舉一動都牽扯著控制者情緒。一旦誰成了控制者,他就會越來越弱,越來越緊張、恐懼、絕望。
02. “控制欲”強的人更易自責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對一件事情擁有更強烈的控制欲時,也就意味著他認定自己對這件事情上負有更多的責任。一旦事情的結果與他料想的有所不同,他也就更容易陷入自我責備之中。
比如,如果一個人很有自信舉辦一場成功的聚會,他一心想讓整個聚會的流程嚴格按照自己的規劃進行,那么當聚會中出現一些突發情況時,他就很容易把一切錯誤都歸咎在自己身上,進而陷入自責與痛苦。
可見,通過增強控制來獲得安全感的方法最終將導致越控制越不安,越控制也越焦慮??刂凭拖褚桓床坏降睦K索,它死死地操控著我們、牽絆著我們,讓我們無法喘息。
03. 如何克服自己的控制欲
此時,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克服自己強烈的控制欲。
(1)反思你對周遭人事物擁有的控制力究竟有多大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警惕自己是否忽視了先天條件與環境的不可控因素,你需要發現這世間確有很多事情并不總是為人所控。不過,這個過程并是讓你獲得一種消極的“聽天由命”感,而是“盡人事”與“聽天命”的平衡,而后者顯然需要更多智慧。
(2)發現控制給你帶來的困擾
接著,你需要試著去覺察,“控制”是否正在給你帶來困擾。人們可以通過“想象”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意識到這些困擾。請你想象自己正在籌劃一場同學聚會,然后試著把聚會的每個細節盡可能地想象出來,并評估其中出差錯的概率。
這時你會發現,事情牢牢把控是一件很耗人心神的事情,很多本來很愉快的事情往往會因為自己超強的控制欲而使自己無法在其中獲得歡樂,此時你會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控制并不會給人帶來歡樂”。
寫在最后:
如果你是一個暴戾的控制者,就一定要認識到:失控不是滅亡!
對于一個成年人而言,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有能力應對突發情況。即使偶然遭遇重大危機,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努力和失控的局面保持安全距離,世界遲早會恢復平靜的??朔刂朴?,請聯系樂天心理!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首席咨詢師 李箐
作者:樂天心理咨詢師 暮夏
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