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性質的關系,經常會有家長和我傾訴,每次回家后特別開心,但是一開學就哭著鬧著不要來學校,是不是學校有人欺負她啊,和身邊的朋友聊天時,也經常會說到,我家的孩子不愿意學習,不管你怎么盯著,他就是不愛學,以上所說,證明孩子產生了深深的厭學心理,在教育設施配置如此齊全、教育政策如此優惠的今天,在兒童當中為什么會出現如此頻繁的厭學心理,甚至是更進一步產生輟學行為呢?
據有關教育部的有關數據報道,經過一年的努力兒童輟學人數從2019年的60萬降到了2020年的2419人,官方數據的真實性我們不去深究,但是當我看到這個數據時,我一時語塞,2019年的輟學兒童竟然達到了60萬人,這可能給深信義務教育100%覆蓋的小清新當頭一棒。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厭學是心靈的癌癥”,而現在學生為什么會頻繁性的出現厭學心理,我認為更多是人禍。
首先,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里,一直信奉的一條規則就是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在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父母與孩子談論最多的也是“今天留作業了嗎”、“上課認真聽講了嗎”、”考試考得怎么樣“,而老師則是”昨天的作業完成了嗎“等等,曾經有人做過一個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統計,竟然85%的談話內容都涉及到學習,好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問題夫妻關系變得劍拔弩張,長期在這種忙碌和壓抑的環境中掙扎,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思想”學習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就會在他的潛意識里形成一種思維,學習是一件痛苦的行為,所有與學習有關的事情都是不愉快的,根據趨避原理,他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的選擇逃避一切與學習有關的事物,長此以往下去,孩子甚至會形成一種非常不好的回避型人格。
學習這件事情我不愿去做,你們非逼著我去做,在過度的壓力之下,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孩子粗心,家長就會不斷地增加管理力度;直到到達孩子承受不住的臨界點,孩子就會認為”我真的不行,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針對以上現象,我們首先要做的首先就是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發現孩子身上其他的閃光點,在談話時更多的是傾向于孩子的內心,而不是成績;我們要能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學會發現自身的長處和興趣點,建立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走,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孩子,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潛能。
其次還有的孩子并不是不想學習,而是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所在,不明白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這個應該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讀書無用論“,但是如果因為目的不明確而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是輟學現象,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
作為一個過來人,”誰的青春不迷茫“也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一個人生階段,所以我們應該與孩子進行正面的探討,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目標,為以后的人生進行一個準確的自我定位,把”過來人“的一些經驗和建設性意見提供給學生進行參考,重新喚醒學生的學習動力。
最后,每一個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不盡相同,我們要根據孩子出現不同的心理,采取相應的對策去解決,我們在要求學生成績的時候,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成績固然重要,健康的心理同樣不容忽視。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專家咨詢師 李慶
作者:李江瑤
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