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區別于動物最大的特征,就是人類具有豐富的情緒,好情緒就像是陽光一般,讓每一個和你接觸的人能夠感受到如沐春風般的溫暖,而壞情緒更像是一種傳染病,它會通過的語言、表情、動作傳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而這種壞情緒又會不斷向周圍擴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蘇老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蘇老師在我們單位有著超好的人緣,風評很好,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業務能力出眾,關鍵是蘇工為人隨和謙遜,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總是彬彬有禮,雖然是單位的老前輩和技術骨干,但是蘇工遇到我們這些“新人”的時候總是會和我們主動打招呼,詢問一下我們最近有沒有遇到什么難題之類的,就像老大哥一樣讓人感到溫暖。
可就是這樣一個被我們當做知心大哥的人,一個意外的電話讓我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變,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面,上級領導感覺蘇老師所做的方案存在著一些紕漏,所以才會使原定計劃一拖再拖,致使用戶不滿,明顯能看得出來蘇工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不過他并沒有發作,而是依然保持原先謙遜的態度,說是他自己的問題,一定會認真改正努力完善方案之類的話,這個時候我內心已經點了一千個贊!能夠這樣控制自己的情緒,蘇老師就是我以后學習的榜樣啊。
不過隨后我發現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散會后我有個創意想和蘇老師分享一下,當我剛走到他辦公室門口準備敲門的時候,里面傳出了蘇老師激烈的話語,可能就是因為買家具之類的簡單的小事對妻子一頓指責,之后我甚至就聽見蘇老師說今天自己心情非常不好,警告妻子最好不要惹怒他,聽語言蘇老師明明是因為剛才會上的事情生氣,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我心中那個能夠有效控制情緒的蘇老師只是表現給我們看而已,他會將心中積聚的不滿發泄給無條件包容的家人。
“踢貓效應”每天都在上演
其實在生活中像蘇老師這樣的事情大家可能都曾經歷過,我們在外面受到領導、用戶的指責時我們無力反抗,于是表現得各種順從點頭附和,可當我們看到家人、朋友甚至同事就會感覺任何不順眼,接著就是一頓發作,直到把所受的委屈全部發泄出來才算舒服,而接著這些承受了壞情緒的人呢就會繼續尋找下一個情緒發泄口……不斷循環。
以上現象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屬的名詞——“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講的是一個父親在受到領導的批評后,回到家對孩子一頓胖揍,而孩子只能將把受到的委屈試駕到比他還要弱小的貓身上,而貓逃到街上后,卡車司機為了避讓小貓,又撞到了路邊的孩子身上。
“踢貓效應”所描述的就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傳染,它會根據社會地位、等級的高低將壞情緒依次傳遞發泄到弱者身上。身為感情動物的人類難以避免會受到情緒的波及,但如果我們無法有效功控制壞情緒,就會讓理智被憤怒所剝離自己,甚至做出一些讓自己后悔的事情。在內卷如此嚴重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合理釋放自己的壞情緒,如果面對無條件包容自己的家人只剩下指責,將家庭變成壞情緒的回收站,家不再存有溫暖,那家將終不為家。
控制情緒很重要
在生活中當我們被壞情緒影響時,可以試試這樣破解:
在眾多情緒調整方法中,“情緒轉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當我們身體感受到情緒變化時,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心理暗示,讓自己迅速冷靜下來,想一下自己壞情緒發作帶來的惡性結果,然后避開情緒刺激源,將注意力轉移到另外一項活動當中,以此來減少壞情緒對自己的沖擊。
待情緒稍微緩解后,可以找家人或信任的朋友來訴說煩惱,甚至還可以到網上找一個陌生人傾訴一番,往往在交流的過程中他人會帶給你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指導建議。
最后你可以站在壞情緒傳染者的角度去看一些,換位思考一下對方指出的問題是否存在,當自己得知別人的需求后,就能做出一個更加理性的判斷。
其實真正控制情緒不是表現給外人看,不將壞情緒帶給家人、朋友、身邊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只有真正懂得控制、釋放情緒才能擁有愛的能力。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首席咨詢師 李箐
作者:李江瑤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