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職場老好人嗎?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鐘曉芹心性善良,在職場上也處處與人為善:工位像是雜貨鋪,存著像是堅果夾子、針線盒等物件,以便同事需要時可以隨時取用;搶著干雜活,包括修理咖啡機。同事的請求,她有求必應,不會拒絕。
前段時間熱播的心理劇《女心理師》中,小莫更加是“老好人”典范:同事想聚會,但手頭上的匯報材料還沒整理,小莫幫忙做;明明已經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了,同事一個電話打過來,說PPT沒做完,小莫調頭回去幫忙做。
現實生活中的“老好人”可能不會和影視人物這么夸張,但也會包攬很多自己職責范圍之外的活兒。
他們不懂得拒絕,表面上看上去是在助人為樂,但實際上卻是討好別人。
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好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充滿情感和溫度的好人,一種是屈從討好的好人,后者屬于我們提到的“老好人”。
“好人”是一個褒義詞,但當前面加上“老”字之后,便含著好欺負的意味了。如果當別人給你發好人卡時,你感受到屈辱、苦澀、生氣,那么,你的好便帶有“老好人”屬性。
當然,意識到屈辱是好事兒,因為這是改變的開始。當“老好人”想要改變,將自己活成生命的主角,不再以他人為中心,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會拒絕
“老好人”的一大特點是不會拒絕,當別人提出要求時,經常下意識就接受了,并且即便意識到自己心里不愿意,卻因擔心拒絕之后得罪人而不敢拒絕。
但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正如畢淑敏所言: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阿德勒認為良好人際關系的起點,源自學會正確的課題分離,當我們能夠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便是獲得內心幸福感的開始。
拒絕別人的時候,可以加一個Plan B,比如同事找你幫忙做數據分析的表格,但是那明顯是他自己的工作,而你一旦答應就會耽誤自己的下班時間,并且后面出現錯誤也會有牽連。這時候,你要拒絕他,可以這么說:實在不好意思啊,我手里的工作還沒有做完,并且下班后和朋友約好了,我真沒有時間幫你做,不過你要是在做的時候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問的。
如果擔心拒絕后,會被他人討厭、不喜歡,那么可以在自己每一次拒絕別人時,將拒絕的內容以及后面實際的結果記錄下來。
你會發現,其實拒絕別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兒。
二、幫人應求回報
作家三毛出國留學的時候,因為自身愛干凈,因此寢室的衛生基本由她包攬了,室友們習以為常。
有一次,三毛生病了,沒有打掃衛生,寢室里面一團亂,室友反而責備三毛沒有及時打掃衛生。
一味付出,不求回報,在很多人眼里就會習以為常。
“老好人”幫大家做了很多事兒,開始大家還會覺得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你如果不幫他,反而會讓他覺得“你這人怎么回事兒,這點小忙都不愿意幫”。
所以,幫人要求回報,今天你幫他一個忙,明天再麻煩他幫你一個忙,有來有回,才是人際交往的正常狀態,而很多人也是在互相麻煩中逐漸成為朋友。
三、要學著“自戀”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分享了一個人性坐標體系,其中有一個維度是自戀維度。
我們知道,“老好人”很大程度上屬于討好型人格,所以在很多時候不能捍衛自己的合理權利,因此在自戀維度上屬于“低自戀”。
當然了,此自戀非彼自戀,這里的“自戀”指的是精神病學家、性學家靄理士和納克提出的:個體將過多的精力和興趣投放到自己身上,如果過分夸大自我價值感,并且缺乏對他人的公感性時,會產生自戀型人格障礙。
低自戀則與此相反。要解決問題,仍然需要行動:找出覺得自己不夠好的那個點,如果是因為別人的原因,覺得自己不夠好,那很簡單,列出自己的優勢,告訴自己我已經做的足夠好了,我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望;如果確實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那么要學會自我接納,告訴自己即便我現在只做到了60分,但我會不斷繼續努力,讓自己拿到70,80,90直至100分。
當解決了“低自戀”的問題,我們也會收獲拒絕的底氣。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專家咨詢師 白禎臻
作者:李江瑤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