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強迫癥,很多人都很熟悉,因為日常生活中強迫癥的例子比比皆是。
強迫癥因其起病早、病程遷延等特點,常對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
01、患上強迫癥的小米
小米發現自己得了強迫癥。她的癥狀是會反復地翻看男友和男友前任的朋友圈。她就像著了魔一樣,不停地打開他的朋友圈查看,尋找蛛絲馬跡;關閉,然后再打開。如此循環往復。最初她只是偶爾翻看,之后翻看的次數越來越多,直到演變成不受控制地翻看。腦海里好像有兩個聲音,一個聲音讓她去翻看,另一個聲音對她說,“很累了,不要看了。”她被這兩種聲音折磨得疲憊異常。
她問我:“強迫癥到底對我做了什么?我要怎么樣做才能戒掉這些習慣?”
02、強迫癥的心理解析
在心理學上,強迫癥會有強迫和反強迫同時存在,經常做一些違背自己意愿的事,導致無法正常生活。
比如強迫自己反復地洗手,總是擔心手沒洗干凈會染??;比如所有的東西一定要對稱擺整齊,不然就會很煩躁。
03、應對強迫癥的錦囊妙計
那么強迫癥強迫了你什么呢?又該如何應對呢?
表現一:強迫癥強迫了你的思維
在心理學上,思維簡單來說,就是思索、思考的過程。
強迫癥對思維的強迫主要表現為:強迫癥會在你的大腦里以“單曲循環”的方式反復“播放”某一個念頭,會讓你產生一種失控感:明明知道這個念頭出現后會痛苦,明明不愿意這個念頭出現,可是自己完全無法控制,而且你越想控制、驅趕這個念頭,它的反彈力量就會越大,在你的腦海里反而駐扎得更深。
強迫癥的奇妙之處還在于,只有在遇到特定的事情時,隱藏在大腦里的“播放”按鍵才會被觸發,而且是必定會被觸發;但是遇到其他事情的時候,你完全不會出現這種反應。
表現二:強迫癥強迫了你的行為
“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實際行動,比如鎖門、關窗、洗手、聽歌、看書、說話等。
由于思維會主導行為,所以強迫思維會直接導致強迫行為的產生,強迫行為反過來又會強化強迫思維。比如,當你的腦海里有“手臟”的念頭出現時,你就會有 “洗手”這個行為出現,腦海里出現“不洗干凈會染病”這個念頭,你就會反復地“洗手”,一直到腦海里出現 “手暫時干凈了”這個念頭,你才會停止洗手。
由于別人看不到你的思維,只能看到你的行為,所以大家所說的強迫癥一般是指強迫行為。
表現三:強迫癥強迫了你的情緒
強迫思維和行為發生以后,強迫情緒就會隨之產生。比如你的強迫癥狀體現為 “反復確認門鎖”,當你在電梯間和家門之間來回跑的時候,未確認鎖門之前的恐懼和不安,走路過程中的焦慮、煩躁,確認時的志忑,確認后的暫時放松,離開之后的再次懷疑,這樣的情緒會反復交替上演,而且反復的次數越多,情緒波動會越大,直到你身心俱疲。
當你發現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時,你就很容易產生憤怒、沮喪、不安、焦慮、煩躁、恐懼等情緒。這些情緒混雜在一起,讓你的情緒復雜而又多變。你還會不由自主地放大這種情緒,最終被情緒所左右。
解決錦囊:用合理的方法應對強迫癥
第一步,你要正視并接的自己的癥狀,包括思維、行為、情緒,同時要下定決心踏踏實實地去改善它們。
第二步,就是順其自然,每次當癥狀發作的時候,讓身體去做它想要做的事,不要阻攔它。別拼命阻止自己的想法,別強迫自己不要驚慌,也不要去想其他的事、做其他的事來分散或轉移注意力。
第三步,就是逐漸適應強迫癥狀發生的整個過程,從強迫想法出現,到強迫行為發生,再到強迫情緒產生,直到整個過程結束,這一系列經過,只要你不抵抗它們,勇政地去感受它們,那你就會慢慢適應它們,發現其實它們并非如此可怕。
第四步,你會漸漸把它們當作普通的事情去對待,當你適應它們以后,它們就只是你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了;它們和其他的事情一樣,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己。當你有這樣的感受時,強迫癥就算是治愈了。
與此同時,如果你覺得依靠你自己的能力無法從強迫癥的旋渦中掙脫,那就去找專業人員求助,比如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
寫在最后:
由此可見,強迫癥其實是由強迫思維引發并主導的強迫行為,并伴隨諸多強迫情緒的癥狀。強迫癥強迫了你的思維、行為和情緒,三者共存,相互影響,相生相伴。想要治愈強迫癥,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必要時還可以求助專業人員。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晴APP主任咨詢師 暮夏
作者:樂天心晴APP北京咨詢師 暮夏
配圖:樂天心晴APP 小晴
編輯:樂天心晴APP 小樂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